|
关于西装袖口的扣子,传说很有意思, 是拿破仑为了避免士兵用袖子擦鼻涕。
西装,又名西服,顾名思义是西洋式的服装,它起源于欧洲。相传,那里的渔民因常年风里来浪里去,往返于海上,穿着领子敞开、钮扣少些的上衣比较方便,于是出现了现代西装上衣的雏形。同时,欧洲的马车夫为了驾驭方便,又在上装后襟上开了岔,这就成了西装中佼佼者--燕尾服的前身。今日的西装就是从那时的基础上提高、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增加了佩戴领带或领结。西装在晚清时传入我国,被当时激进的青年作为接受新思想的一个象征。如今,西装已成为男女皆宜的国际性服装了。
着西装时,领带(tie)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一个演化过程。古时候,住在深山老林里的日尔曼人(Germans)身穿兽皮,以狩猎为生。为了使兽皮不致脱落,他们就用草绳把它扎在脖子上。据说,这就是领带的雏形。十七世纪中叶,法国(France)军队里一个克罗德人兵团凯旋回到巴黎(Paris)时,每个人的脖子上都结着彩色围巾。崇尚时髦(fashion)的巴黎人随即争相模仿。一天,一位大臣上朝时,脖颈上系着一条白色绸巾,还打着一个漂亮的领结。国王路易十四大为欣赏,下令上流人士都如此打扮。现代的活领结就是这样经过不断演变,到一八五O年前后才定型的。
一次,拿破仑(Napoleon)检阅军队,发现很多士兵袖子很脏。原来,这些士兵患了流感(flu),常流鼻涕,就用袖子代替手帕(handkerchief)。拿破仑认为这有损军威,便下令军官在军装衣袖上钉上三个钮扣(buttons),以免士兵用袖子擦鼻涕。法国的服装设计大师大受启发,便把三个钮扣移用在民服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