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zhangwenl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文龙手外科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881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3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wenlong 于 2012-5-30 00:35 编辑

又是周二汇报时
进修王医生把马蹄内翻足的诊断与治疗做了总结
用心做,一定有长进
用心听,一定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33:24 | 只看该作者

22.jpg (86.04 KB, 下载次数: 39)

22.jpg

23.jpg (88.41 KB, 下载次数: 34)

23.jpg

24.jpg (88.42 KB, 下载次数: 37)

24.jpg

25.jpg (83.72 KB, 下载次数: 32)

25.jpg

26.jpg (87.87 KB, 下载次数: 37)

26.jpg

27.jpg (96.04 KB, 下载次数: 36)

27.jpg

28.jpg (72.71 KB, 下载次数: 42)

28.jpg

29.jpg (70.7 KB, 下载次数: 39)

2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37:56 | 只看该作者
中午在肯德基还在整理手外科图鉴的索引

11.jpg (139.68 KB, 下载次数: 41)

11.jpg

12.jpg (117.39 KB, 下载次数: 36)

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45:15 | 只看该作者
截骨
移植

11.jpg (55.08 KB, 下载次数: 43)

11.jpg

12.jpg (47.57 KB, 下载次数: 41)

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0:3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下午旁听了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科硕士答辩会

11.jpg (103.12 KB, 下载次数: 40)

11.jpg

12.jpg (96.84 KB, 下载次数: 43)

12.jpg

13.jpg (60.25 KB, 下载次数: 36)

13.jpg

14.jpg (59.25 KB, 下载次数: 36)

14.jpg

16.jpg (103.65 KB, 下载次数: 33)

16.jpg

17.jpg (98.27 KB, 下载次数: 36)

17.jpg

点评

总院骨创伤科的主任们  发表于 2015-10-2 2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1:12 | 只看该作者
外科大楼很气派

18.jpg (145.99 KB, 下载次数: 34)

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1: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15.jpg (78.81 KB, 下载次数: 46)

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4: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神经缺损
顾玉东讲:
神经缺损超过神经直径的4倍,......
下边的话没听清
等查出来,在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05:39 | 只看该作者
膝关节后面为菱形的腘窝,上外界为股二头肌,上内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及大收肌亦可构成一部分)
下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腓总神经行于股二头肌内侧,经肌肉浅面绕行腓骨头。

1.jpg (108.45 KB, 下载次数: 51)

1.jpg

2.jpg (108.35 KB, 下载次数: 40)

2.jpg

3.jpg (111.15 KB, 下载次数: 42)

3.jpg

4.jpg (116.02 KB, 下载次数: 52)

4.jpg

6.jpg (120.66 KB, 下载次数: 45)

6.jpg

5.jpg (29.73 KB, 下载次数: 45)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16:29 | 只看该作者
鹅足
鹅足是缝匠肌、股薄肌及半腱肌的联合腱止点,由于三个肌腱有致密的纤维膜相连,形同鹅足而得名。
鹅足与胫骨内侧副韧带之间有一滑囊,是常发生炎症,引起疼痛的部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20:39 | 只看该作者
刚看过一个关于摄影的ppt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创造美的头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5:4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wenlong 于 2012-5-31 16:00 编辑

今天从东院回总院值班,到医院才发现白大衣拿回宿舍洗了。还好更衣橱里有一件空闲的。
但是,一穿,扣子在左边--女式的。

扣子源自17世纪欧洲的西装。男士要佩剑,大多是右利手,剑佩戴在左侧,所以扣子在右侧,一是方便右手系扣,二是防止拔剑是挂住衣服。
而当时欧洲的女士多由仆人帮助系扣,扣子设计在左侧,利于仆人用右手帮助系扣。
一直延续至今,女士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系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5:59:5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西装袖口的扣子,传说很有意思, 是拿破仑为了避免士兵用袖子擦鼻涕。

  西装,又名西服,顾名思义是西洋式的服装,它起源于欧洲。相传,那里的渔民因常年风里来浪里去,往返于海上,穿着领子敞开、钮扣少些的上衣比较方便,于是出现了现代西装上衣的雏形。同时,欧洲的马车夫为了驾驭方便,又在上装后襟上开了岔,这就成了西装中佼佼者--燕尾服的前身。今日的西装就是从那时的基础上提高、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增加了佩戴领带或领结。西装在晚清时传入我国,被当时激进的青年作为接受新思想的一个象征。如今,西装已成为男女皆宜的国际性服装了。

  着西装时,领带(tie)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一个演化过程。古时候,住在深山老林里的日尔曼人(Germans)身穿兽皮,以狩猎为生。为了使兽皮不致脱落,他们就用草绳把它扎在脖子上。据说,这就是领带的雏形。十七世纪中叶,法国(France)军队里一个克罗德人兵团凯旋回到巴黎(Paris)时,每个人的脖子上都结着彩色围巾。崇尚时髦(fashion)的巴黎人随即争相模仿。一天,一位大臣上朝时,脖颈上系着一条白色绸巾,还打着一个漂亮的领结。国王路易十四大为欣赏,下令上流人士都如此打扮。现代的活领结就是这样经过不断演变,到一八五O年前后才定型的。

  一次,拿破仑(Napoleon)检阅军队,发现很多士兵袖子很脏。原来,这些士兵患了流感(flu),常流鼻涕,就用袖子代替手帕(handkerchief)。拿破仑认为这有损军威,便下令军官在军装衣袖上钉上三个钮扣(buttons),以免士兵用袖子擦鼻涕。法国的服装设计大师大受启发,便把三个钮扣移用在民服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6:17:17 | 只看该作者
早上听广播,历史上在今天。
5月24日,1543年的今天,哥白尼去世。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2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wenlong 于 2012-5-31 17:37 编辑

不要把掌浅弓太当成弓

其实这个弓极不规则,图谱画得太理想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3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wenlong 于 2012-5-31 17:40 编辑

不要太把指背动脉当成动脉
指背动脉行程很短,而且纤细,在近节中段,就已经看不到,还不如指动脉近节背侧支明显。
解剖图谱更是理想化。

2.jpg (126.19 KB, 下载次数: 45)

2.jpg

3.jpg (99.92 KB, 下载次数: 46)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45:4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不把指固有神经背侧当成知名神经。
在近节基底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发出部位,有时和指固有神经相当粗细,沿指侧方斜向背远侧,达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缘时,直径仍然可达0.5mm以上

1.jpg (73.09 KB, 下载次数: 51)

1.jpg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89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7:59:58 | 只看该作者
伸肌腱比屈肌腱复杂多了

腱帽损伤,造成伸肌腱侧滑,其实是矢状束损伤,术式其实是矢状束重建,而不是腱帽重建。

1.jpg (118.31 KB, 下载次数: 57)

1.jpg

2.jpg (81.69 KB, 下载次数: 42)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8:05:21 | 只看该作者
矢状束,顾名思义,是矢状轴方向的束。
而腱帽是斜行的。
背侧观:

1.jpg (71.01 KB, 下载次数: 53)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0
发表于 2012-5-31 18:11:05 | 只看该作者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12-5-28 00:01
儿子今天是玩high了
因为去年9月我就出来学习了
原来每年6、7月份我们都开车去海边玩一趟 ...

你儿子那双鞋好Q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5-2-6 21:23 , Processed in 0.01988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