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狐一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会议] 南方医大2012年手功能重建及皮瓣解剖学高级研究班学习日记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00:4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狐一刀 于 2012-6-15 22:36 编辑

尺动脉腕上支及尺动脉穿支

骨间后神经、血管束

骨间前动脉腕背支

现实版“泰坦尼克”


珠江夜游电视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6-14 00:59:52 | 只看该作者
狐一刀 发表于 2012-6-13 23:49
今天学习班第三天。上午继续演示了小腿后侧穿支皮瓣,解剖显露了胫后动脉、腓动脉在踝关节附近的恒定穿支, ...


精神可嘉。
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6-14 01:2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wenlong 于 2012-6-14 23:27 编辑
狐一刀 发表于 2012-6-13 23:49
今天学习班第三天。上午继续演示了小腿后侧穿支皮瓣,解剖显露了胫后动脉、腓动脉在踝关节附近的恒定穿支, ...


有几点不同看法:
1桡神经穿过旋后肌后更名为骨间后神经,这是解剖学名称,没看到哪本书上叫骨间背神经,如果你看到哪本书上这么叫,告诉我看看,谢谢。
2穿过旋后肌后依次发出以下肌支(而不是你说的顺序):旋后肌支、指伸肌支、小指伸肌支、尺侧伸腕肌支、拇长展肌支、拇长伸肌支、拇短伸肌支、示指固有伸肌支,最后终末支抵达腕背关节囊,司理深部感觉。记住这个顺序,在桡神经损伤的恢复随访中可以判断神经生长的大概位置和预后。
3桡神经在臂部肱骨外上髁上方5cm左右已经有肱桡肌神经束分出主干;在髁上3cm左右发出桡侧腕长伸肌支,而桡侧腕短伸肌58%是从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其余的是从桡侧腕长伸肌支起点下方及桡神经深支发出的;骨间后神经在肱桡关节前方发出分支到肱桡关节囊、肱骨外上髁及环状韧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共同学习进步。
祝你学习班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6-14 09:15:22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不错啊,收获蛮大的,可惜了,不是每次会议都能去的。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6-14 13:40:58 | 只看该作者
真羡慕你,多传些资料给我们学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6-14 19:54:54 | 只看该作者
好生羡慕!非常遗憾错过了这次乐动(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6-14 20:14:09 | 只看该作者
真羡慕你,感谢你与我们分享学习班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6-14 20:41:28 | 只看该作者
让人气愤的是,有一个上车不打票的,还想占两个座躺着。
一个医生不但不交费,还要求解剖皮瓣以外的部位--脊柱。
我说这不是一块钱的问题,是做人素质问题。

丁老师举办这个学习班不为挣钱,你算算,每具标本一万多,一共6具,每个学员只交4000元,还反给200元的校园食堂卡。
还有请钟院士、王增涛教授、汪华侨教授、徐达传教授、欧阳钧教授、台湾的魏福全教授讲课,安排远道来的教授食宿。
我们6、7个学生吃饭,一些解剖用的耗材等材料费,免费给学员们拷贝录像和ppt课件,开发票交税等等。
可以说只能做到不赔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0:09:01 | 只看该作者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12-6-14 00:59
精神可嘉。
向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0:12:49 | 只看该作者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12-6-14 01:23
有几点不同看法:
1桡神经穿过旋后肌后更名为骨间后神经,这是解剖学名称,没看到哪本书上叫骨间背神经, ...

龙哥太太认真了,严谨求学,能认识你是我的荣幸。我想起码在桡神经方面以后不会再犯错了,终身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0:14:20 | 只看该作者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12-6-14 20:41
让人气愤的是,有一个上车不打票的,还想占两个座躺着。
一个医生不但不交费,还要求解剖皮瓣以外的部位-- ...

的确是,这种人学问做得再高,也不会受人尊敬,你说呢?或许是人家是关系?我们是否太认真了,唉,反正我也不赞成这种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6-15 00:2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hangwenlong 于 2012-6-15 00:21 编辑

楼主在解剖

1.jpg (56.66 KB, 下载次数: 44)

1.jpg

3.jpg (65.47 KB, 下载次数: 48)

3.jpg

2.jpg (63.01 KB, 下载次数: 32)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0:35:49 | 只看该作者
fczyx 发表于 2012-6-14 19:54
好生羡慕!非常遗憾错过了这次乐动(中国)!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0:36:42 | 只看该作者
小相子778899 发表于 2012-6-14 20:14
真羡慕你,感谢你与我们分享学习班资料

谢谢版主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1:17:2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第四天,这次学习班我认为是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学员们亲自操刀上阵,按着先前丁教授的指导,结合大家平时临床手术当中的困惑,带着问题和需求开始有条不紊的标本实体操作,真可以这样说,来参加学习班的都是高手,可谓各路神仙各显神通。而后大家还互相穿插着观摩他人的长处,互相探讨,场面颇是壮观和感动。尽管有的标本时间长了些,个别的有些味道,但一点都没减低大家伙的求学兴趣。这种学习氛围下完全是自觉的,互相交流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其他利益诱惑等等,很感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手足外的信心。结合自己原来做的皮瓣,在把这次学习班微创穿支、皮支链理念加进去,我觉得自己提高不少,通过互相学习,有些不太有把握切的皮瓣,比如腓骨皮瓣、髂骨瓣、膝上内侧皮瓣、膝上外侧皮瓣、上臂外侧皮瓣、上臂内侧皮瓣、骨间背侧皮瓣。。。。。更有信心了,而且回去一定要对原来切的一些皮瓣做改良、改进。
还得提张博士,龙哥,我请他给我演示了一下他的成名代表作:掌背皮支皮瓣,百闻不如一见,除了佩服没其他,很厉害,我想我一定也学到了七八成,以后再切掌背皮瓣的话,不再拘谨了。龙哥还帮我抢拍了张照片,很是感谢。
尽管上午结束的时候有些学员操作完后未缝合就将全身的创面敞着走人了,还得丁教授的学生辛苦的挨个缝合、洗器械,也有好几个同志一起坚持帮着缝完,大家伙很值得敬佩。下午这种情况好多了,每位学员都还是很有责任心的,可能没想到吧。
本来安排两天半的时间来做标本操作,不知大家都急着在广州多玩玩,还是操作太快了,今天基本上把皮瓣做完了。
晚上高中的哥们招待了我,和上海过来的另外一个同学小聚一下,今儿个真高兴。。。。

点评

感谢楼主分享这么好的资料,感谢各位手外科的前辈们!  发表于 2012-6-15 14:5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1:22:05 | 只看该作者
接着上图
膝上内侧皮瓣

膝上外侧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腓骨皮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6-15 09:04:0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学习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6-15 09:08:33 | 只看该作者
zhangwenlong 发表于 2012-6-14 20:41
让人气愤的是,有一个上车不打票的,还想占两个座躺着。
一个医生不但不交费,还要求解剖皮瓣以外的部位-- ...

希望下次能来学习学习!不知这种学习班开课前的通知一般公布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1:02:54 | 只看该作者
陈志力 发表于 2012-6-15 09:08
希望下次能来学习学习!不知这种学习班开课前的通知一般公布在那里!

只要经常上手外科网就会知道的,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举办,每年一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0:46:2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第五天,可能只有个别少数学院去了实验室。由于昨天标本上面的皮瓣差不多已经切完,我今天没去实验室,自己给自己放了个假,去爬了爬白云山,羊城八景之一。晚上在医院对面吃饭出来,正好遇上下大雨,虽然躲了一会,但回到宾馆还是淋了个落汤鸡,鞋全部打湿了。有点担心明天上午的课能否去参加,衣物没带够,大家见笑了。
明天钟世镇院士要讲一下皮瓣的演变,另外要参观南医大的人体博物馆,值得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华手外科网 ( 鲁ICP备1603985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0762号

GMT+8, 2025-2-14 11:56 , Processed in 0.02865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技术支持:山东济南

© 2001-2013 中华手外科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